ROCOCO優美纖細的粉色世界

有關注時裝的話,應該聽過 ROCOCO。

ROCOCO 源於 Rocaille 一詞,乃法國的一種裝飾藝術,中譯一般譯做洛可可。其特徵是優美的線條,用貝殼為修飾的主要材料,加上小粒的石頭,形成不對稱的視覺美感。洛可可後來被新古典主義取代,不過洛可可的痕跡仍然存在於大部分裝飾風格之中。

為何洛可可的印象如此強烈?這件事可以追溯至十七世紀,相傳路易十四死後,被凡爾賽宮束縛的貴族們,終於可以回到自己的領地,他們並積極地翻新宅第的內裝風格,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種新的內裝風格就是洛可可了,所以亦有一種棄舊迎新的含意。 為什麼要翻新?因為路易十四時期,凡爾賽宮的貴族受夠了嚴苛的宮廷規矩。所以洛可可系列的傢具,都會有一種解脫和喜悅的感受。幻想一下,這些人終於可以自由地展開雙肩,一個人獨占一張寬敞的梳化,可以不受拘束地亂搞一番,笑著享受餘下的人生。所以連枕頭的彈性都要特別加強!或有奢侈的負面形象,其實情有可原。

洛可可有強烈的翻新之意,所以要求其實相當高,不論是創意還是鍛造的工藝,根本不可能是隨便就能完成的事物。沒錯,大家可以想像當年的法國工匠們都是深不可測的高手,價錢當然不可能太低。因此,洛可可不是現代家庭想要的東西,畢竟貴,也是奢華多於實用,但若要見識何謂極致的藝術的話,洛可可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洛可可在日本頗為流行,被認為是一種時尚和美感的表現,合乎洛可可的創新或翻新的原則。加上洛可可本身就是以粉色為主題,適合萌、可愛、強烈女性印象。受女士歡迎的咖啡店、時裝店等,多數都會有洛可可的特徵,甚至會找到以 ROCOCO 為名的店舖,這其實一點也不出奇。

洛可可的意思很廣,當中較為有趣的說法是,受竉於國王的女性們的內心世界,就是洛可可的顏色。因此洛可可,多少會包含著渴求愛情、情欲、自由奔放的假期、對未知的恐懼與興奮等特質,當中亦無法避免帶有色情的想像。

洛可可以粉色為主,這是路易十五時期的法國貴婦們的起居室和化妝間的色彩。那個時代的女性十分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如何打扮可愛,就連自己的房間和房屋都要可愛!以此吸引國王的注意。可想而之,現代的所謂萌文化,或可愛文化,其實早在十七世紀便已存在,只不過人們把眼光放向西方之前,都未知道原來法國已經走到那麼遠。必需夠可愛的定義因人而異,對當年的法國貴婦而言,當然是女性喜歡的顏色,配以柔順細緻的花紋,加入莊嚴巧妙的雕飾,溫柔又不失霸氣,威風又不會囂張。

高尚的擺設和S/C紋路

什麼柔順細緻的花紋?就是曲線當中最優雅的S字形和C字形,洛可可的紋路都會有S和C的線條形狀,相傳這款設計的靈感來源自一款名為老鼠簕屬(Acanthus)的植物。這款植物的形狀正好適合用作洛可可的優美設計。

塞夫爾(Sèvres)是法國法蘭西島大區,塞納省的一個市鎮。以塞夫爾國家製造廠(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èvres)生產的瓷器產品(Porcelaines des Sèvres)而聞名。此地的陶瓷,起源於洛可可全盛期的路易十五時代。當年有前往中國的傳教士,把中國陶磁器的技術帶回法國。此後,路易十五和龐巴度侯爵夫人便一起出資,在塞夫爾蓋了生產陶磁器的工場。

直至1780年左右,法國陶磁器仍然是王室成員的獨占事業,陶磁器因而無法普及。那個時候的法國陶磁器,有很多是貝殼形狀,正是洛可可的特徵之一,所以也是洛可可家居的必然擺設之一。

因此,一旦談到洛可可,多數人就會聯想到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或者踢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尼。他們的畫像根本就是洛可可的象徵性作品,極其雅致,像是在賣弄少女風情,挑釁著國王的男性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