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質素風險評估研究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下稱食安中心)日前公布一項非熱食雞肉食品的微生物質素風險評估研究結果,全部樣本在致病菌(即沙門氏菌屬、李斯特菌和金黃葡萄球菌)方面,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質素整體令人滿意。

食安中心發言人說:「雞肉是很多本地非熱食即食食品的常見配料,而近年有相當多店鋪售賣外賣手撕雞和切雞。由於配製非熱食雞肉食品的過程有未完全煮熟的風險並涉及人手配製程序,因而或會引致較高的微生物風險。

此外,這些菜式在奉客前通常需經冷卻,如貯存期間的溫度控制不當,便可能會令致病菌滋長。中心因此進行研究,從不同的外賣店或攤檔和食肆收集了100個非熱食雞肉食品樣本,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的訂明準則,評估有關樣本的微生物質素。」

研究結果顯示,非熱食雞肉食品的微生物質素整體令人滿意。全部樣本在致病菌方面,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雖然這次研究沒有發現不滿意的樣本,但中心在到訪一些出售這類食品的商戶期間,發現食物處理人員在控制一些食物配製過程方面需要加強食物安全意識。

發言人提醒食物業界,應時刻遵守「良好衞生規範」,以防食物受污染。食物業商戶亦有責任為員工提供持續和足夠的食物安全和衞生培訓。

食安中心已製備《需烹煮後處理的雞肉菜餚(水煮雞和手撕雞適用)──給食物業的食物安全指引》(https://www.cfs.gov.hk/tc_chi/food_leg/files/Guidelines_Poached_Chicken_Trade_c.pdf),以供業界參考。

食安中心發言人亦建議市民,購買可供即時食用的非熱食雞肉食品後應盡早食用。如非立即食用,應以攝氏四度或以下保存有關食品。
有關研究報告的詳情,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fs.gov.hk

記者鄧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