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了令入疲憊的認知作戰年代》

認知作戰是近期熱門的名詞,因為俄烏軍事衝突,引發俄羅斯與烏克蘭、歐美等西方陣營展開舖天蓋地的認知大作戰,軍事上的戰況是俄羅斯佔優,可是認知作戰方面,俄羅斯即處於很劣勢,雖然俄方早就預期西方媒體會如何報導,也早就作出了一定的步署,可是它完全估算不到喜劇演員出身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但沒有出逃,他留在首都基輔,然後運用其演說技巧和場景設計,領導全國展開一連串認知大作戰,把俄羅斯打得滿地找牙。

據說在戰爭爆發伊始,美國便派出一隊攝製隊伍到基輔,追隨澤連斯基左右,除了替他拍攝各式各樣的演說及宣傳,更主要是運用先進器材,保障澤連斯基保持與外界的通訊暢通無阻。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理論的第一層是混合戰,其下第二層除了傳統的軍事作戰外,還有政治、經濟、公民運動、資訊戰等等,而在資訊作戰範疇下的第三層,則包含了網路間諜、竊取技術、數位極權輸出,當然也包含了認知領域作戰。

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其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如果以這準則來說,烏克蘭和西方社區在這場認知大戰中是遠勝俄羅斯,除了加深澤連斯基的悲劇英雄形象,來爭取外界支援烏克蘭,也把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塑造成陷於苦戰,普京成了快被內鬥趕下台的獨夫。當然烏克蘭的真實戰況如果只靠傳媒的報導,根本無法掌握,因為兩大陣營各有各自表述。

其實在今時今日,不單只是俄烏戰爭,我們日常生活無時無刻,無處不在也要面對數不清的認知作戰,就以新冠疫苗為例,資訊之多、資訊之混亂,令人摸不著頭腦,同一款疫苗有些資訊是把它捧為救世神藥,有些就把它形容防疫功能很低而副作卻驚人,甚至說會改變人的DNA,產生無可挽救的生態大災難。當然這是不同政治立場、商業立場及為各種原因的集團在背後發動的認知大戰,卻苦了一般人無發去分析其真偽,常因此下了不正確的決策。2019年時,香港修例風波,背後也是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認知作戰,最後也推向一個完全失控的社會運動。台灣的政黨也每天就不同的議題,展開認知作戰,結果令社會的對立日益嚴重。用於金融炒作的認知作戰,可謂無孔不入,不少人因此損失大筆血汗錢。

互聯網及手機群組成為發認知作戰的理想平台,假訊息、誤導訊息嚴重泛濫,一般人有那有時間和能力去進行FACT  CHECK,反而成了別人的宣傳工具,把這些訊息廣為傳播。每次看到朋友傳來的訊息,總要分析是否可信,甚至要花時間去查核,的確教人疲累。

作者:方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