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技術經導管雙腔靜脈瓣膜系統

香港港安醫院於今年八月中旬,成功為一位七十餘歲、患有嚴重三尖瓣倒流的病人進行「經導管雙腔靜脈瓣膜系統」(Transcatheter Bicaval Valves System)安置術,是香港首家醫院使用此嶄新技術,為患有嚴重三尖瓣倒流又不宜進行開胸手術的病人提供新選擇。這個瓣膜系統於今年(二零二一年)五月獲歐盟CE認證,美國及其他國家則可視乎個別病人情況申請緊急使用。其突破點在於利用植入心臟支架的方式,將單向心瓣系統植入兩條連接右心房的靜脈,從而改善病徵,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

嚴重三尖瓣倒流五年內死亡率可達26%
三尖瓣倒流與年齡增長有密切關係,據估計,現時全球約有5%長者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倒流。其治療方法視乎病情而定。輕症病人可通過藥物治療緩解徵狀,例如服食利尿藥(俗稱去水丸)幫助排出水份,減少水腫;若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就要考慮手術。

目前,嚴重三尖瓣倒流病人可透過外科手術進行三尖瓣環帶矯形術(Tricuspid Annuloplasty)或三尖瓣矯形術(Tricuspid Repair),或微創手術植入金屬小夾子來紓緩病徵。嚴重病況如不治理,有機會出現心房顫動、肺栓塞、心衰竭等。更有研究發現,患者五年內的死亡率可達26%,更長的跟進研究指出嚴重三尖瓣倒流病人的十年死亡率高達62%。

經臨床診斷,上述三種方案均不適合該名病人,於是香港港安引入「經導管雙腔靜脈瓣膜系統」安置術,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事實上,這次並非香港港安首次引入先進技術,早於二零一二年醫院已引入「金屬小夾子(MitraClip)治療」,幫助患嚴重二尖瓣倒流的病人。

微創手術植入「經導管雙腔靜脈瓣膜系統」
這系統包括兩個內置單向瓣的支架,可通過微創方式植入人體。香港港安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馮永康是該病人的主診醫生,他解釋:「其原理是利用心導管,在連接右心房的上腔靜脈及下腔靜脈各植入一個單向瓣,防止血液回流,減少靜脈的壓力,以改善病人水腫問題。它屬微創手術,約1.5小時內可以完成。」

由於這是全港首宗手術,手術期間全程透過視像與西班牙具有關手術經驗的專科醫生即時連線溝通直至手術完成。病人鄭先生(化名)說他於手術後感到病徵有明顯改善:「呼吸暢順了許多,水腫逐漸消失,現在不用服食去水丸,生活質素大大改善。」

提供藥物和開胸手術以外的選擇
馮醫生強調,「『經導管雙腔靜脈瓣膜系統』安置術只是其中一種有助改善嚴重三尖瓣倒流徵狀的手術,並沒有處理三尖瓣的問題,亦非一勞永逸,病人仍然需要接受醫生定期監測。不過,此手術可以幫助不能接受開胸手術,或是三尖瓣瓣葉分得太開的病人舒緩病徵,令生活質素提升。」

而且,有關手術並非適合所有嚴重三尖瓣倒流病人。馮醫生提醒:「病人如有右心室功能衰竭、或肺動脈高壓和肝硬化,都未必適合,病人必須先諮詢醫生。」

混合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手術室(CCIC) 將風險減到最低
先進的儀器、設備,及具備豐富經驗的醫療人員亦是引入此手術的重要條件。香港港安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中心護士長許美玲指出,由於植入位置必須十分精準,故手術前需要透過經食道超聲波和「高速多層螺旋電腦掃描器」(MDCT)取得各項數據,並與歐洲有此手術經驗的醫生商討治療細節。硬件上,香港港安「混合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手術室」(Hybrid CCIC)配置達國際水平,其正壓氣流能保持無菌狀態,可將病人手術中受感染的風險減至最低。其雙向造影系統(Biplane),可同時從兩個角度拍攝病人的血管,提供實時電腦掃描圖像,亦有助提升手術的準確度、縮短手術時間,同時減低病人吸收的輻射量。

有份參與是次手術的香港港安註冊護士朱靜儀指出,「無論醫生和手術室護士都必須於術前接受相關訓練,了解儀器操作及植入過程等。手術期間,護士要密切留意病人的心電圖和血流動力學參數,同時確保兩地視像順暢溝通,協助醫生順利完成手術。」

年紀愈大 心瓣毛病愈普遍
馮醫生進一步解釋三尖瓣倒流的病理:「血液從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回到右心房,經三尖瓣到右心室。三尖瓣猶如一道『活門』,負責控制血液單方向流動。一旦三尖瓣閉鎖不全,血液就有機會回流到右心房,甚至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

他又指出:「年紀愈大,心瓣問題就愈普遍,尤其不少長者有二尖瓣問題,令三尖瓣出現病變的機會更高。今次接受手術的病人,其二尖瓣亦曾出現問題。」

三尖瓣閉合不全的三個主要成因:
退化性心臟病:年紀大心瓣老化
風濕性心臟病:多數源於溶血性鏈球菌引致心瓣病變
感染性心內膜炎:因感染而導致心瓣功能受損

記者  許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