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下稱建總)在本年度進行問卷調查,九成會員贊成調整薪酬至合理水平。其後,本會秉持會員意見為基礎,並以多個建造業界的持份者進行商討,現決議建造業主要16項工種(扎鐵、模板、混凝工、坭水、油漆、喉管、木匠、搭棚、金屬棚架、平水及測量、金屬工、挖掘機、天花間隔、雕刻木器、雲石及鋁質),從11月1日起,薪酬有所調整。
「建造業工人就業情況」意見調查結果
本會於9至10月期間進行「建造業工人就業情況」意見調查,電話訪問1,326名會員,查詢就業情況。調查發現,現時建造業開工不足非常嚴重,有34.1%,與政府統計處在9月份公佈的數字,大相逕庭。另外,建總亦向他們查詢建造業長遠發展的意見,60.6%受訪者不贊成輸人外勞,認為剝削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有68.9%受訪者認為外勞將令本地工人薪酬下降;54.6%受訪者認為輸入外勞將造成本地工人失業;有43%受訪者更認為外勞的輸入,本地工人變為他們的「替工」。對於政府如何解決現時建造業人手不足的問題,有58.1%受訪者認為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勞工保障(如減少欠薪情況);有52.9%受訪者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在職業培訓機會;有四成受訪者認為改善職安健環境及提供合理「施工期」,減少工業意外發生。
新冠疫情已過,社會踏入復常之路,大量工程項目己陸續上馬。加上,本港旅遊業開始復甦過來,帶動零售、酒店及飲食業開始投放資源進行店鋪裝修,裝修行業亦走出「寒冬」。以上有利因素理應為行業營造了憧憬,業界持份者欣喜建造業踏入「黃金十年」。然而,本地工人未能即時享受這經濟成果,就很大機會成為外勞的「替工」!
第一批外勞將於十月下旬進入本港,雖有4,680人,但對建造業勞動力已造成巨大衝擊!本會認為,政府須要即時審視輸入外勞後是否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情況,甚至對本地工人的薪金是否有所影響。工會亦擔心大量輸入外勞,將會扼殺本地青年入行,嚴重加劇青黃不接現象。建總認為,政府須要做好監察工作,防止外勞成為廉價勞工,扼殺本地工人就業。
再者,政府須要將工務工程有序推出,避免多項工程同期展開,縮減爭搶相同工種技術工人的機會;和設定若干比例的工人數目,作為月薪制,保障新入行或年青工人,及技術提升的機會。在職培訓方面,政府應盡快推出「一技多能」政策,讓工人能夠掌握一門或多門技術,增加勞動就業率;和做好就業選配工作,包括舉辦行業招聘會、增設更多業界招聘中心,便利工友及有意投身建造業的工人,容易得到更多就業招聘消息,和轉介有意投身業界發展的人士入行的途徑。
建總亦要求特區政府即時制定建造業人力資源發展政策,在長遠發展上應改善現時職業培訓、職業安全及工作環境的情況,吸引更多青年、婦女加入建造業,為業界提供足夠人才,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政府亦須要在人力資源上作出長遠的投資,讓有意者、待業或開工不足的工人,提供有津貼的專業培訓,讓他們成為中工(半熟練工人)、大工(熟練工人)。
另外,立法會於四月通過提高違反職安健條例罰則的法案,公眾認為可收到阻嚇作用,減少致命工業意外發生。然而,由四月至今,一共發生十多宗嚴重工業意外,共有11位工友不幸離世。翻查過去發生致命的工業意外個案,很多工程合約是以工程成本價錢為主要考慮條件,往往出現「價低者得」的情況。由於價錢已被壓縮,安全亦成為犧牲品。建總認為,所有持份者都有安全責任,解決問題從源頭出發,政府、業主、大判應加強對安全監管及督促執行。當執行者做出罔顧安全行為時,持份者有責任停止及禁止進行所有不安全行為,直到解除安全隱患為止。
假若項目趕工時,持份者忽視所有安全監管,則當知情不報,要承擔安全管理上的責任。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冀望特區政府能夠聽取業界訴求,將香港建造業未來十年的「黃金期」,打造成可持續發展及受歡迎的行業,吸引更多年青人來加入,作長遠部署,建好經濟復甦的平台,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記者鄧振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