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 吳靖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6月26日 – 環球經濟近年來一再受到嚴重的衝擊 — 從中美貿易戰爭,到新冠病毒疫情,再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連串撼動世界的事件對全球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導致多邊貿易開放程度出現根本上的逆轉,且顛覆了環球供應鏈原來的結構。
一直以來,環球供應鏈在成本效益(如中國)與風險集中兩者之間作取捨,惟愈來愈多的企業及政府正在重新檢討於過去數十年來主導供應鏈管理的外包策略。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後,全球化下的製造業面臨著巨大壓力,環球供應鏈風險,尤其是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不可預見的事件所構成的尾端風險,日益被視為不可忽略的問題。
新的趨勢隨之開始形成,例如供應鏈的地緣經濟區域化、外包整合至國家內部和近岸外包關係密切的貿易夥伴之間、廠房選址紛紛向終端用戶市場靠攏等。
全球供應鏈正在進行重組
一般而言,供應鏈全球化可以為企業帶來節約成本、獲取國內可能缺乏的原材料或提高生產力的優勢。然而,新冠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凸顯出環球供應鏈的弱點,以及它們如何使企業暴露於其海外夥伴公司所在地的經濟或政治局勢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和營運風險之中。因此,企業都在把多方面的利弊、優勢及局限納入考量來作出調整,環球供應鏈便出現了跨行業、跨地域的重組。
當面對突如其來或長期的衝擊時,企業該如何調整其供應鏈以盡量提高收益、降低風險,並增強韌性呢?它們於正在興起的全球經濟新秩序當中構建網絡時,需要注意哪些趨勢?未來的供應鏈會是什麼樣子?在這份由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發佈的白皮書中,我們綜合了多項研究,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初步答案,或能有助指引企業應對疫情過後全球市場普遍存在的動盪及未知之數。
其中一個初步的啟示來自我們的一項新研究 《供應網絡中的長鞭效應》。該研究挑戰了供應鏈本質是線性的鏈條,因此需求的增加會沿供應鏈自下游往上游被放大的傳統觀念。我們的研究顯示,現今的企業都是複雜的供應網絡中的一員,它們各自有多個客戶及供應商。與傳統的線性供應鏈視角相比,網絡供應鏈視角為分析供應鏈相關的機會和風險帶來了全新視角。
朋友保持親近:友岸外判
我們研究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疫情期間,企業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供應鏈聯繫是會使它們面臨更大的風險,還是會為它們提供一個寶貴的緩衝以抵禦當地出現的動盪?我們發現的一致證據表明,當全球供應鏈在疫情期間被破壞時,它極大地影響了依賴這些供應鏈的公司的信用風險。例如,當中國在2020年初受到疫情衝擊時,與中國有聯繫的美國公司的供應鏈風險有所增加。然而,當中國逐步恢復生產而其他國家開始受到疫情衝擊時,在中國的供應鏈則有助於幫助這些公司降低風險。
概括而言,疫情揭示了離岸營運在面對全球性危機時的弱點,並凸顯出本土生產能力的重要性。我們相信,各國政府將繼續通過補貼、貿易關稅等政策,支持本地採購的製造業產能及綜合生產。
此外,「友岸外判」,意指要與遵守世界經濟體系既有規範及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加深經濟關係。這也是另一種正在增長的新趨勢,並且很可能持續下去。
鑑於近年來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我們在另一項研究中探討了美國公司如何重組其全球供應鏈,以應對貿易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供應鏈可能會因政府制定的貿易政策而發生變化;另外,供應鏈風險可能取決於一家公司的收入是來自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那些收入大多來自海外的美國跨國公司來說,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會促使它們進行更多的採購,而不是將製造業帶回國內。當然,它們也會尋找政策不確定性較低的採購目的地,同時探索中國以外的新採購地點,以分散集中風險。
環球供應鏈的重建越發與個別國家的經貿政策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政府使用的供應商有否減少從存在貿易摩擦的國家(例如中國和俄羅斯)進口貨品?我們的研究發現美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僱傭前美國政府僱員。實際上,這種政府關係可以幫助企業應對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的全球市場格局日益模糊的局面,並為供應鏈的運作提供更多靈活性。
供應鏈的未來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我們就環球供應鏈在未來數十年的演化提出四大關鍵預測:
- 供應鏈的斷裂將持續存在,尤其是因地緣政治造成的斷裂。競爭加劇及國際關係愈趨緊張,政治對跨國供應鏈的衝擊亦將會有增無減。
- 依靠在中國進行組裝生產的西方跨國公司將把部分生產線撤離中國。但由於缺乏有競爭力的選擇,中國在未來大約十年內依然會是世界的工廠,形成「中國+N」的新製造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正迅速崛起成為一個新的製造業中心,擁有挑戰中國的潛能。
- 區域價值將在全球化中佔據更大的重要性。為應對供應鏈斷裂,企業將與更多地區的更多供應商合作。長遠而言,回流、近岸外判,甚至「友岸外判」等策略將被用於縮短前置時間及降低不確定性,形成「地緣經濟碎片化」新時期。
- 儘管成本效益可能會在未來的供應鏈重構中受到負面影響,但這種更分散的供應鏈全球化模式將有利於創新,如製造模塊化和服務化,因為創新通常來自於作為複雜的網絡一部分的小型、富創造性的群體。
了解更多:https://www.bschool.cuhk.edu.hk/chi/managing-supply-chains-in-the-post-pandemic-new-norma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