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3 年 12 月 5 日 – 11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8屆次締約方大會(COP28)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開幕。據悉,大會將從11月30日開幕持續至12月12日最終談判,為期兩周。預計包括來自眾多國家的國家元首或總理、各國談判代表、活動人士、企業家、機構組織代表逾8萬人參加。各方在迪拜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氣候危機,共議全球環境氣候治理大計,前瞻能源轉型趨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和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受邀參加本屆峰會,深入參與、聆聽各項議題討論,並積極分享見解和解決方案。
COP28大會期間設立「世界氣候行動峰會」「健康/救濟、恢復與和平」「金融/貿易/性別平等/公信力」「能源、工業/公正轉型/原住民」「多層級行動、城市化與建築環境/交通」「青年、兒童、教育與技能」「自然、土地利用與海洋」「食物、農業與水」八個主題日將呈現各方關注的眾多議題。
作為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先服務機構,畢馬威以「衝破壁壘,創見不同」為參會主題,深度參與本屆COP28大會,攜手各界專業人士齊聚藍區(Blue Zone)和綠區(Green Zone)開展對話與討論,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與行動貢獻力量。
地球進入最熱一年 實現脫碳目標任重道遠
據了解,本屆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里程碑,UNFCCC於2023年9月8日發佈的全球盤點綜合報告(Global Stocktake)顯示,目前的減排承諾和努力還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就在11月17日,COP28大會開幕前,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監測到的數據顯示,當天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06℃。這是全球升溫幅度首次超過2℃。
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全球多國已經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將排放量減少到淨零。然而要使經濟體走上淨零排放的軌道,預計到2050年需要高達250萬億美元資金。如何縮小氣候融資缺口是關注重點:在COP28之前,各方包括中美兩國已形成共識到2030年底努力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增至2022年底的3倍。然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國政府、多邊開發銀行和私營部門在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大幅度提升投融資力度,尤其是支持發展中的經濟體。
本屆大會首次對《巴黎協定》下的全球氣候行動進展進行了「全球盤點」,各締約方將基於全球盤點報告的成果探討如何進一步落實全球溫控1.5攝氏度目標,促進各締約方團結一致,採取聯合行動應對氣候危機。
大會期間,畢馬威在大會藍區可再生能源行動館(REA)舉辦「轉型金融作為支撐可靠轉型計劃的重要手段」圓桌論壇。在本次圓桌會議上,來自資產所有者、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和標準制定者的參與者討論了他們如何考慮在組織內定義轉型「金融在部署轉型融資時如何為市場提振信心,以及如何評估轉型計劃在其活動中的可信度」等話題。
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表示:「COP28大會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代表、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的領導者,是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與挑戰的重要平台。首次『全球盤點』將會是修正全球氣候行動路線的關鍵機會。如何以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式加速能源轉型成為各方關注重點。認為需要統籌考慮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與能源安全,加大對於可再生能源和新興低碳技術的投資力度是關鍵。在氣候融資方面,如何『實現舊承諾以及制定融資新框架』將是另一個焦點。各界期待在COP28大會上看到全球採取實質性的聯合行動,共同推進淨零目標的實現。」
畢馬威氣候變化和脫碳全球主管合夥人、可再生能源全球合夥人Mike Hayes表示:「我們必須把創新、氣候解決方案和能源轉型放在所有氣候辯論的中心。眼下,世界還不具備實現淨零排放所需的所有技術能力。我們應當支持創新者,他們需要資金支持,需要市場機會,更需要與行業參與者的合作渠道。專注于創新,是我們在朝著實現淨零排放的未來邁出重要的一步。」
加速公正有序的能源轉型,降低總體能源需求
為抑制全球氣溫升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的簽約國,大部分制定了自身的減排目標。畢馬威在現場發佈的《2023淨零排放準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呈現了全球氣候行動進程、變革與挑戰。報告指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勢頭有所增強,例如一些排放大國提高了目標,氣候行動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但進展仍然是漸進的,無法實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在應對氣候危機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更大的雄心和緊迫感。現在,企業、政府和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定地關注和承諾實現其淨零排放的目標,以幫助應對氣候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各國領導人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三倍,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在UNFCC發佈的《全球盤點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 for Global)中也顯示世界並沒有「走上正軌」,無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度左右的水平,全球氣溫將上升「地獄般的」3攝氏度。2023年熱浪、洪水和乾旱加劇,表明目前的碳減排政策力度不夠,迫切需要採取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顯示,為了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到2030年必須減排22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五大排放國的排放量。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表示:「畢馬威團隊正在與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其他能源公司開展重要的工作,以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規模,使能源供應多樣化,並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降低總體能源需求。這包括在氫能和碳捕集與封存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不僅為天然氣提供了更清潔的使用場景,也與淨零目標的情景兼容。」
在COP28大會「能源、工業/公正轉型/原住民」主題日,大會重點關注了橫跨整個能源和工業價值鏈的快速脫碳、就業增長、經濟機會以及公正轉型的杠杆與路徑,號召社會各界在發展經濟與增長就業的同時,全面考慮所有部門的公正轉型和社會經濟因素。同時,大會強調了原住民的知識、實踐和領導力在氣候行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關鍵作用、呼籲以全面包容的方式推動公正轉型。為響應COP28大會主題,畢馬威在藍區舉辦了「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的障礙與挑戰」兩場主題活動,呼籲相關方在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路徑上,共享解決方案與國際經驗,以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式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
畢馬威全球客戶與市場主管合夥人Regina Mayor表示:「行動與落實是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通過全球眾多領導人的共同參與,越來越多的氣候承諾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研究顯示我們已經偏離《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採取更具雄心的行動減少碳排放以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另外在面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上,年輕一代需要在氣候對話中發出更多的聲音,在實現淨零目標的道路上,他們承擔著更多的期待、挑戰與責任。」
淨零轉型,平衡能源脫碳安全可持續
COP28舉辦是各國政府和各行業加快推進零排放議程的關鍵時刻,它將重排放行業和國家置於國際氣候討論的核心,讓人們關注到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難以減排的行業在加速綠色能源轉型中必須發揮的作用。
畢馬威在提供領先綠色技術解決方案的建議上表示,可再生能源、氫能、碳捕獲、利用和儲存以及其他低碳技術,這些技術對實現淨零排放世界至關重要。然而能源轉型不會一蹴而就,畢馬威聯合能源研究所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3》顯示,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創紀錄,但到2022年全球82%的能源仍來自化石燃料,與2021年相比沒有變化。
國際能源署的「淨零路線」指出,到2050年,超過五分之一的能源需求仍將來自化石燃料。對此,畢馬威認為,在向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確保獲得安全、負擔得起的能源。由於全球仍有數億人無法獲得可靠的能源供應,因此有必要保障「公正有序的能源轉型進程」,既能平衡脫碳、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目標又能最大限度地為所有人,特別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提供機會。
畢馬威與COP28的參會計劃與大會總體目標一致,旨在幫助能源行業、企業實現轉型,包括如何更快地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能源和氣候創新、淨零城市計劃以及氣候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畢馬威還在COP28大會現場藍區可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館(RCREEE)與國際可持續基礎設施聯盟(ICSI)聯合舉辦「努力確保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復原力」主題活動。本主題日上,畢馬威聯合ICSI專家就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系統復原力的重要性開展了全面對話,充分探討了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在投融資和技術層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在資產和系統層面的創新舉措。
據悉,畢馬威契合大會不同主題日,推出多場專題活動,包括「轉型金融作為支撐可靠轉型計劃的重要手段」「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社會層面的問題」「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的障礙與挑戰」等活動;攜手行業領袖與各界專業人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去中心化的氣候數據基礎設施」專題活動。此外,還涉及「打破城市脫碳中的金融壁壘」「通過全系統方法和數字孿生技術支持城市發展中的政策決策、投資和公正轉型」等系列活動,涉及「青年、兒童、教育與技能」等主題的系列活動。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5,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6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有關畢馬威結構的詳細信息,請瀏覽 home.kpmg/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