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方傳媒 - THIRD PARTY Media

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及剪接

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及剪接                     張偉雄        

日本動畫以電影製作為題材,在《一日,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之前,我看過《白箱》,將長篇動畫的製作流程細緻道出,看的過程甘苦互摻,苦澀及幸福感交加著。而《一日》改編自動漫《酷愛電影的龐波小姐》,則絕對是一個幸福滿載的電影幕後故事。

電影公司老細是龐波小姐(陳以臻聲演),她是影片精神支柱的角色,從藍血出身到電影製作概念到理想追求,這是個「無敵」的角色,更「不敗」是她日系美少女的形象,這裏不談男女私情,只想做好電影這盤生意。這裏是 Nyallywood,Ny for Nippon,就看她的日美眼界的實踐了。她看中助理吉恩(許賢聲演),從電影知識到分析劇本目光到剪接耐性及感受力都是做導演的好材料,於是小姐寫了《Meister》的劇本讓他首當導演。原網絡漫畫及實體書作者杉谷莊吾及《一日》的導演平尾隆之皆清楚知道,這個關於電影創作製作的拍攝案,是去證明心中一個電影理想國。

《小海滴》的北歐山景、藝術家避風港的故事、自我詠歎調反省情懷,戲中戲找對音樂家男主角馬田布萊德克(蘇致豪聲演),也發掘新人娜塔莉活華德(鄭家蕙聲演)的氣質,加上小導演視覺藝術的追求,龐波小姐膽敢給吉恩預告:《Meister》會被提名攞獎。情節發展至慶功宴,我看到《一日》只有一廂情願的佳章,並未有獨特見解,然而當吉恩在剪接迷宮走不出來,之後提出重拍,資金卻已用完,《一日》才開始「發功」。首先是我從未見過一部電影去討論剪接(於此不是蒙太奇)美學,它沒有搬出Walter Murch,沒有聲稱「電影即剪接」,而是介紹怎樣在這個後期尋找敘事靈魂的工序中,找出物理上最平衡的故事結構。因此,我認為這部動畫片應該叫做《一日,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剪接》。

《一日》的另一個新意在於阿倫(鄧肇基聲演) 這個投資銀行新丁,他是吉恩的中學同學,命運選中他努力為這部可能不完整推出的電影籌集補拍的資金,結果是他兵行險著,在行務模式外引入網上眾籌的概念,拍出來是通的,但現實上將公司會議溜出去是二五仔大罪,阿倫在沒有甚麼可輸的心態下贏了人生這漂亮一仗。

《一日》一個個人似是而非的創作態度,就是對當代電影趨於兩個小時的長度發展有微言,龐波小姐大概是荷里活四、五十年代黑白片的擁護者,那時眾類型片的標準長度是90分鐘以下。從拍B級次類型片到拍拿獎的《Meister》,她可能沒有堅持這個觀念,然而吉恩卻堅信著。這製作概念可大可小,吉恩的剪接痛苦絕對來自這個「古典」觀年,真的也是,他拍了一部當今長度最短的最佳電影,領獎是理直氣壯說自己是個半小時電影的守門人,事實是他真的與龐波小姐,與杉谷莊吾、平尾隆之,做出電影新生態嗎?嗯,這個嘛……(這幾個疑竇的文字我應該剪走的)。供大家參考,《一日,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的長度是94分鐘,而你有會想像得到90分鐘的《Meister》的成績值不值得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