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方傳媒 - THIRD PARTY Media

免疫組合治療肝癌倍增存活期

肝癌為本港第三位癌症殺手,每年新症約1,800宗,約1,500人死亡,相等於85%的新症數目!究其原因,是由於肝癌早至中期病徵不明顯,患者容易混淆上腹脹痛、肩痛、小便顏色轉變及腸胃不適等警號,估計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達晚期!肝癌腫瘤生長速度快,長大一倍只需約3個月,令晚期存活期急跌至不足一年。「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榮譽秘書、內科腫瘤科專科邱宗祥醫生指出,現時本港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主要以口服標靶藥物為一線藥物治療,但只能維持12至14個月存活期,抗癌路並不明朗。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榮譽司庫、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張寬耀醫生於是日發布會上呼籲,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肝癌治療上,為患者帶來新希望,專心應對病情。

國際研究顯示,針對無法切除或腫瘤擴散的晚期肝癌患者,採用免疫組合治療「阿替利組單抗(Atezolizumab) +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更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惡化風險35%及死亡風險34%;而且華人療效更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 24 個月,延長逾1倍。三大國際治療指引亦共同建議免疫組合治療為晚期肝癌一線治療。

邱宗祥醫生引述資料,指免疫組合治療已獲美國FDA及歐盟EMA認可逾1年半,多個國家包括中國、英格蘭、蘇格蘭、加拿大及澳洲已納入常規治療並提供藥費資助,反觀香港步伐緩慢,至今不單未成為常規治療,亦未提供資助。因此他建議政府應盡快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將免疫組合治療納入安全網提供資助,讓患者有更多用藥選擇。

為了解肝癌患者及照顧者對肝癌最新治療的認知,並探討影響患者治療選擇的因素,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於今年2月至5月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並成功收集65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
87%晚期肝癌患者未聽過適用於他們的「免疫組合治療」,只有13%知道所有晚期一線治療方案
大部分受訪者會根據藥費開支(85%)和治療效果(80%)選擇治療方案,副作用(66%)和醫生建議(62%)亦是重要因素60%受訪者每月最多只可負擔1萬以下藥費開支。

結果反映晚期肝癌患者對新治療缺乏認知;藥費開支及治療效果最影響患者和照顧者的決定。事實上肝癌藥費不菲,大部份患者未必能夠負擔,若缺乏政府支援隨時被迫延誤治療。

調查同時了解受訪者對政府入藥的期望,74%期望公立醫院6個月內引入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為常規指引,但張寬耀醫生指現時政府的審批流程長,遠遜受訪者期望。當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未被納入常規治療,醫生用藥或會受到局限。癌症的治療時間十分關鍵,尤其步入晚期階段,生命開始倒數,故此建議政府加大藥費支援,讓患者盡早得到適切治療。

對於現在或曾經服用口服標靶藥物的患者,調查發現,患者最著重治療效果(68%)及抗藥性(66%)。張寬耀醫生指出,標靶藥物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成效,但部分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後有機會出現抗藥性,病情難以受控。惟現時本港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線藥物治療選擇只限於口服標靶藥物,因此他建議加快具療效新藥的審批,為晚期肝癌治療提供新方向,以達到病情受控及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的目標。

關於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
香港肝癌基金會於2011年正式成立,致力促進大眾對肝癌的認識和及早治療,從而提升對肝癌的預防及療效。直至2015年擴展為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目的是希望能在抗癌路上,肝癌及腸胃癌患者及其家人,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藥物優惠,同時透過講座及分享會提供有關治療方法的最新資訊,讓更多患者獲得專業及實用的訊息。另一方面,基金會致力推動肝癌及腸胃癌新治療的研究,以提升大眾對肝癌及其治療的認識。基金會網頁亦為肝癌及腸胃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比較詳細的資料,幫助患者更加了解治療的選擇方案,能夠更積極和有效地對抗癌魔。

記者 鄧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