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 Capital Foundation 發表「野生、受威脅、人工飼養: 香港的隱形寵物」報告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5月18日 – 最新報告發現,2015至2019年間,多達四百萬隻珍禽異獸動物從世界各地進口來港,增加物種滅絕的風險。

Credit.jpg
Photographs by Paul Hilton for Earth Tree Images.按此到傳媒包及更多報導材料

ADM Capital Foundation「野生、受威脅、人工飼養: 香港的隱形寵物」報告指,香港珍禽異獸寵物貿易對全球過百物種造成極大壓力。

該報告的發布,正值國際保育人士向外界發出警號 – 生物多樣性因氣候和土地用途改變、污染及過度捕獲陷入危機。

報告首席作者Sam Inglis指,香港的珍禽異獸寵物貿易有巨大的生態足跡,在短短五年內有至少四百萬隻動物被進口。我們對物種的需求,如黃頭側頸龜 、非洲盾臂龜及贊比亞餅乾龜,加劇對野生種群不可持續的壓力。貿易發展迅速,交易量大,不論人工繁殖或野生捕獲,牽涉數百個近乎來自每個生物群落的物種。許多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相關規管於2006年期間倒退,可能導致貿易近年顯著增長。分析顯示,雖然 2000 年少過 15,000 隻受《公約》[1]管制 的珍禽異獸進口來港,直到 2016 年,數量卻增至近 800,000 隻。

研究強調珍禽異獸在供應鏈每個階段中的複雜需要,並提供證據表明零碎且過時的規管制度,不足以確保環境、動物及公眾健康。

物種的特性及特定飼養需求不一,報告其中一個議題是珍禽異獸作為寵物的合適程度。受歡迎的寵物有:可以活到一百歲的非洲盾臂龜;可長達兩米的綠鬣蜥;具有強勁下顎及咬人傾向的大鱷龜。非洲灰鸚鵡需要大量的智力訓練及社交互動,對活動空間的需求亦難以滿足。欠缺心理關注的鸚鵡容易出現焦慮、挑釁性情和自殘等有害行為。

基於提供充分護理及獸醫治療的支出,遠超購入寵物的成本,以及主人的承擔能力和意願,導致「垃圾寵物」的出現,令人非常擔憂。這些動物通常被視為「可丟棄的」。

報告合著者 Christie Wong指,社會上一直存有一個錯誤觀念,誤以為體型較細的珍禽異獸寵物需要較低獸醫治療及護理成本。可是,珍禽異獸的治療和手術需要專業技能,以及為具有復雜需求的珍禽異獸提供合適環境,以維持其健康,是絕不便宜的。

大部分在貿易中的珍禽異獸是無法追踪的。似乎很少珍禽異獸被再出口,只有不到 50 萬隻珍禽異獸合法地離港,顯示大多數可能留在香港的家庭及寵物店。或者很多動物已經死亡。大量珍禽異獸亦可能被偷運離港。確定真實情況可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對管理貿易的多個方面造成影響,包括病原體傳播。

在香港,放生是一個持續且不受監管的活動。珍禽異獸也被採購和出售作放生用途。這種做法引起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並增加了入侵物種和病原體引入香港的風險,同時對生態構成威脅。

香港大學法律學副教授韋凱雯Amanda Whitfort指,從可疑來源國家進口大量動物,理應引起執法機構的關注。香港不但未有追究,並且缺乏可接受的珍禽異獸寵物「正面清單」,變相鼓勵進口用於寵物貿易的走私動物,亦將面臨高滅絕風險的物種加快推向滅絕。她補充,我們目前的政策和法律損害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

此報告旨在促進就香港珍禽異獸寵物貿易的規管進行檢討。報告呼籲加強香港的 「健康一體」模式,以確保建立一個全面而務實的監管制度,從而為報告中的大量建議奠定基礎。這些建議的範圍很廣泛,包括修訂現有法例、更改和實施賦予漁護署署長權力的相關政策,以及在行內和向認真盡責的寵物主人推廣更好的做法。

建議包括:

  • 引入珍禽異獸的「正面清單」,包含用作寵物貿易的預先篩選及認可物種
  • 修訂瀕危物種的管有許可證制度
  • 以 2017 年引入狗隻貿易的要求為藍本,要求出售珍禽異獸的私人寵物飼養人士持有許可證
  • 為珍禽異獸檢討生物安全程序,並確保受嚴格的邊境檢查
  • 實施可追溯機制,如注入晶片
  • 引入獎勵計劃,積極推動業界改善做法
QR-CHI.JPG


[1]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公約》管制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