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方傳媒 - THIRD PARTY Media

坊間指清零不切實際 團體促政府解釋

農曆新年長假期剛過去,本港在2月8日新增超過 600 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創下疫情爆發兩年來單日新高。在新增本地感染個案中,有大量屬於正調查感染源頭,顯示社區已經出現多條隱形傳播鏈,若干程度反映出市民在農曆新年期間未有減少親朋間的社交接觸,反映出市民有掉以輕心的跡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形容情況令人極度憂慮,預計確診數字短期內會幾何級上升。

坊間有不少聲音認為 Omicron 是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儘管不幸確診,對身體的影響亦只是如普通流行感冒,因而深信「與病毒共存」只是時間問題,開始質疑特區政府堅持動態清零抗疫工作不切實際。

防疫政策各有不同說法,特區現時奉行內地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即出現本土病例時,通過綜合防控措施快速撲滅疫情,在這個過程中,大眾市民生活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另一邊廂,有本地大學發佈研究指 Omicron 變種病毒的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 Alpha、Beta 和 Delta 等為低,期望Omicron 繼續循這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政府專家醫生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亦表示,「一味搞清零」並沒有用,強調清零只是一個「手段」,目的是為大家爭取時間接種疫苗,專家醫生表示,全民檢測並不是一個最有效的可持續抗疫方法,而且新冠病毒亦不會離開,將永遠和我們一起。

抗疫政策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民間團體「民生圓桌」近期問卷調查,於 2022 年 1 月 31 日至 2 月 6 日透過電話/網上問卷訪問 1302 名市民,查詢市民對於抗疫究竟是要「動態清零」,抑或是與病毒共存的看法。其中,大部分電話受訪者不清楚對於「動態清零」的解釋及其與「清零」之間差別;「動態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指常態化防控階段要最大限度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堅決防止出現疫情社區持續傳播,是出現本土病例時的一種防控策略。明顯政府日後需要加強對公眾講解「動態清零」的意思及推廣。

認為也需要考慮香港現實環境及普遍市民的意見,沒有廣大市民的理解及齊心協力,抗疫難以成功。「民生圓桌」認為政府及市民可以上下一心,加深彼此了解,理性討論不同立場的利與弊,就抗疫政策及工作上取得共識,社會一定可以少一分爭拗及可以做到更低確診數字。

記者 許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