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路過生活節」 「北」日上演 培養文化公民意識 共構城市共居空間
路過北角論壇@K11 Atelier│下午2時至5時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7月2日 – 由 市區更新基金 資助、香港藝術中心 主辦及統籌的「路過北角」地區活化計劃,以「想像改變空間,創意打造未來」為願景,自2019年起,一直冀望將藝術滲透公共空間及日常生活當中,藉此打破北角社區固有印象,鼓勵公眾發揮對空間的想像,培養文化公民意識。「路過北角」更於2021年1月中旬開展「創意社區空間提案徵集」計劃,招募不同融合以社區居民為本,同時可提升地方質素和改善社區空間的設計方案,藉以共同轉化北角的休憩處和公共空間。大會最後收集不少極具創意、潛力及可持續的創意提案,經過多番網上意見徵集及評審小組遴選,六組創意社區提案終由二十份入圍提案中脫穎而出,結果更於四月下旬於網上公布。隨著計劃逐漸步入社區實踐階段,六組提案將進一步製作成社區藝術裝置,回應早前「都市實驗室」調研所反映的區內不同民生需要,以藝術凝聚生活,攜手共構城市共居空間。
六組獲選創意社區提案從生活小細節提取創作靈感,以藝術和空間的角度切入,設計出讓人期待的作品,使城市空間衍生出各類意想不到的用途,發掘生活所蘊藏的無限可能,重塑社區的可能性。六組提案將以不同面貌呈現,包括社區廚餘收集處、微型沙灘、街頭健身裝置、聲音藝術裝置、再生傢俱空間及環保街道頂棚等,分佈區內多個地點,保留北角獨有特質之餘同時融入社區,並將於今年8月30日開幕的「路過生活節」中一一展現。這六組社區裝置藝術將伴隨一系列精心策劃的社區活動,希望用藝術與區內居民展開更多對話,培養區內的「文民公民」意識。此六組創意社區裝置藝術勢必成為北角注目聚腳點,敬請拭目以待。
六組獲選創意社區提案* 包括:
春秧炊又生
創作團隊︰和建築有限公司
在春秧街,紛紛攘攘的市集與施施而行的電車,編織著一幀香港獨有的風景。春秧街街市盛載著北角街坊的日常,是一個富有社區意義的民生地方。《春秧炊又生》以「春秧」街社區場所的地標性作為立足點,以「炊」代表街市垃圾和社區廚餘衍生出來的公共課題,來構想社區環境保護的「再生」遠景。 我們將啟動一系列的社區協作實踐,以推廣和建立保護環境的社區習慣,一同收集廚餘以提供資源再生機會,並將協作成果展現於這個共享的社區藝術空間。
北角交響樂
創作團隊︰凝態建築師事務所
聲音是無界限的。簡單的問候或一段小音樂足以安撫人心,而寧靜的自然之聲則可以為繁忙的都市生活帶來平靜和安寧的感覺。《北角交響樂》是一種兼具聲音交流裝置的社區休憩空間,通過人、地方和自然之聲鼓勵北角居民的交流,從而 打破北角社區年齡、性別和種族的溝通隔膜。以音樂帶領大眾到訪海濱休憩空間,享受從此不一樣的北角空間。
北角‧小「嶼 」
創作團隊︰AaaM Architects
《北角 · 小「嶼」》是一個在北角公衆碼頭上的微型沙灘,沙灘上有綠植、座椅,儼然一個城市綠洲。這裡是繁忙和人煙稠密的北角中讓人喘息的空間,而且近在咫尺。我們希望在碼頭置入臨時的微型沙灘創意裝置《北角 · 小「嶼」》,將海邊的氛圍與能量搬進社區。以沙灘、小型綠化、戶外家具及海邊的空間裝置作爲催化劑,藉著吸引日常大衆的使用及舉辦社區活動,建立地方感情與社群結連,共享城市空間。設計團隊亦希望聯絡地區商戶或群體,採購和收集綠化與沙灘上的佈置,與社區人們共同構建這個小「嶼」。
小街坊
創作團隊︰O&O Studio x Rehyphenation
我們向北角居民募捐二手椅子,升級再造後稱之為《小街坊》。每張《小街坊》都來自不同家庭,承載著獨特的回憶和生活史。這些舊椅經重新設計和重新安置後,將化身為每個北角人的家庭成員,繼續為所有當區居民創造集體回憶。升級再造後的傢俱將屬於所有當區居民,並由他們共同管理。此項目有助於加強人與人﹑新與舊之間的聯繫,並打造出適合開展各種活動的場地。此項目最重要的目標是為舊物注入全新意義及將人們引領到這個被忽略的公共空間,並將它打造成具特色的北角沿海聚腳點。
Sugar Factory
創作團隊︰Lee Lok Sun
《Sugar Factory》的靈感來自於糖水道的名字,糖水道原本決定建設製糖工廠,但最後放棄計劃,為此紀念而改名為糖水道。而糖是一種吸引人的食材,肌肉又像糖一樣,十分吸引。以「糖」為名﹐召集一眾街坊重新思考城市空間中的意義,將平平無奇的街頭一角活化成街頭健身的裝置設計《Sugar Factory》。
築角
創作團隊︰築隊
北角本土文化是由一些務實﹑功能主導並且簡單的日常物品構成。位於北角兩個截然不同區域的邊緣,《#TackPoint》是一個過渡空間,特顯北角社區的特性,新舊交織並鼓勵市民於社區的互動。《#TackPoint》靈感來自社區。居民可利用不同的附件配置於基礎結構上,靈活創造出不同的用途,例如市集﹑室外放映空間或工作坊等等。由街坊回收得來的物料﹐再合力組織而成的透明頂篷在炎夏中為海邊的途人遮陽,並配有一系列街道家具配件供街坊坐下休息,讓大家聚首一堂,欣賞北角獨有的海濱景象。展品的遠景是於展期完結後能歸於社區,展現「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的概念。
*不分排名先後
**香港藝術中心可保留修改創意作品的設計﹑展示地點和時間。如因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導致創意作品需暫停或取消﹐香港藝術中心將保留最終決定權﹐而不作另行通知。
城市是人們互動的場域,亦是我們共居之所。六組獲選創意社區提案不只捕捉了頃刻當下的民生需要,同時亦激發大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探索「城市共居」(Urban Co-Living)的議題。任何人都可為社區空間賦予更多重的意義:街市可盛載清新美景、碼頭亦不再只是船務交通點、街頭一角亦可化身成健身場所等等。由起居飲食至休憩娛樂,大眾只需活用想像,任何社區場地都可成為理想共居空間,成就美好生活。
8月30日「路過生活節」 讓創意種子百花齊放
藝術從來不局限於畫紙上呈現,公共空間也可成為流動藝術盛宴!「路過北角」為培養社區的文化公民意識,特別邀請多位藝術家創作突破想像的公共藝術,打破北角既有形象。多個戶外藝術品或藝術裝置正分階段推出,於北角多個角落亮相,形成僅需15分鐘步程的藝術生活圈,日後可成為區內的藝術據點,為街道注入新活力,凝聚人群。大家路過北角時不妨放慢腳步,於街頭巷尾尋尋寶,感受這些有趣的藝術裝置為城市空間營造的思考和啟發。
更多裝置藝術即將陸續完成,步步推進至8月30日的「路過生活節」開幕禮及貫穿整個9月舉行的精彩社區節目,屆時一連串論壇、藝文活動、市集,連同六組入選提案以及更多創意社區空間作品,將為北角帶來創新的「變革」,真正以藝術振興這個社區空間!
路過北角論壇分享 — 城市「匠」師: 共構共同生活
日期 :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香港北角英皇道728號K11 Atelier
嘉賓講者: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署長 何永賢太平紳士
- 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偉業先生
-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吳永順先生
-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 林淑儀女士
-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文若德先生
- BIG 建築事務所亞洲區總監 李文棟先生 (視像會議形式出席)
- 閉幕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先生, JP
所有安排均以香港藝術中心最新公布為準,更多詳情請瀏覽:
Facebook : 路過北角Via North Point
Instagram : @vianorthpoint
YouTube : www.youtube.com/channel/UCz20dDmB8In4IfQ1vu3Z5vw
Hashtags:
#路過北角 #ViaNorthPoint #創意社區空間提案徵集 #路過週末 #ViaNorthPointWeekend #香港藝術中心 #市區更新基金 #HongKongArtsCentre #UrbanRenewalFund #北角 #NorthPoint #BeAnImagineer #UrbanCoLiving #CulturalCitizenship #空間想像 #地方主場 #文化公民 #都市共居
關於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 ── 藝術就是熱誠.藝術就是生活.藝術就是普及
自1977年成立以來,香港藝術中心一直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藝術教育,在積極培育藝術家的同時,努力將藝術引進大眾的生活。
藝術中心相信藝術能夠改變生命。在過往四十多年來,中心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像與媒體藝術、動漫、公共藝術、藝術教育、講座論壇、藝術節及社區藝術項目等等,把創意藝術與大眾生活聯繫起來。
香港藝術中心旗下的「香港藝術學院」於2000年成立。透過學院專業的學歷頒授課程培育藝壇新血,而短期課程及其他外展活動的舉辦,更成為藝術融入社區的重要橋樑。
香港藝術中心積極將藝術引進生活,讓大眾不單單可以作為藝術節目的觀眾、更可以成為藝術家、甚或藝術贊助者,讓生活與藝術緊扣。
關於市區更新基金
作為2011年2 月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其中一個重要部份,「市區更新信託基金」的一項重點工作是資助市區更新範圍內的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項目,作為信託基金的受託管理人,市區更新基金負責執行「市區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資助計劃」,以提供財務資助,支持由社區人士提出的市區更新保育及活化計劃。
關於路過北角
北角既充滿共同回憶,又交織不同社群並經歷著城市空間及社會狀況的急劇轉變。「路過北角」以啟發社區居民對公共空間未來的用途的思考和設計為願景,希望為社區帶來改變,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香港藝術中心將會與跨界別的人士和機構攜手合作,設計一系列社區參與工作坊和創意藝術作品以連繫新舊居民、增進居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展現北角獨一無二的地文魅力,藉此營造社區歸屬感,以及透過空間想像培養文化公民意識和自發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