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方傳媒 - THIRD PARTY Media

M+博物館大樓竣工 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 預計2021年年底於香港開幕

從維多利亞港望向M+大樓。攝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 Virgile Simon Bertrand 
圖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3月12日 -M+博物館大樓的建築工程已圓滿完成。隨着M+大樓於2020年12月24日獲發佔用許可證,博物館預計於2021年年底開幕。

M+大樓由世界知名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聯同TFP Farrells和奧雅納設計,將會是全球最新的文化建築地標。M+坐落於濱臨維多利亞港的西九文化區,是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而大樓將成為M+的永久館址。

M+大樓氣派恢宏的建築外型由一縱一橫的雄偉建築物組成,亦即寬廣的橫向基座平台和線條窄長壯觀的縱向大樓,反映建築師對香港獨特建築景觀的看法,以及他們從本港都市環境所領略的感受。M+大樓底下是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鐵路隧道。這個原有條件既是挑戰,也是構思大樓設計的出發點,在隧道旁開鑿出大型展區「潛空間」,是博物館與這片土地連繫的象徵,並可容納不同類型、不斷更替的裝置作品。

M+大樓總面積達65,000平方米,展覽空間佔地17,000平方米,共設三十三個展廳,另設有三間戲院、一間多媒體中心、一間學舍、一間研究中心,還有博物館商店、餐廳、咖啡廳、辦公室、會員樓層,以及可以飽覽維港景色的天台花園。展廳大多設於二樓平台,給予訪客流暢及相互連通的觀展體驗。縱向大樓的外觀則與香港都市景致互相呼應,並且外立面與基座平台一致,其混凝土結構也以陶瓦覆蓋,外觀隨光線與天氣狀況而改變之餘,在周邊玻璃與金屬幕牆結構的摩天大樓中別樹一幟。M+大樓外牆亦設有LED媒體系統,展出藝術及與博物館相關內容,以獨具一格的方式為香港的璀璨夜景增添色彩。

博物館團隊已遷進M+大樓及修復保管中心。M+現正開展重要的籌備工作,包括穩定環境、內部裝修、運送永久藏品,以及裝置藏品和物件,以達致於今年年底開放予公眾參觀的目標。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署理行政總裁馮程淑儀指出,M+大樓對西九文化區及香港意義重大。她說:「我深信M+將成為香港其中一座最具標誌性建築物,亦會是市民和日後訪港旅客必到的文化地標。連同於2019年落成的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和藝術公園,M+的落成標誌着西九文化區項目達致重要里程碑,以及正踏入令人期待的新階段。」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強調M+大樓竣工意義重大,她說:「這是博物館的重要里程碑。博物館大樓竣工之際,我們的開幕籌備工作亦進行得火如荼。我們已遷進這永久館址。M+將在不久迎接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訪客,我為此感到十分振奮。」

Herzog & de Meuron創始合夥人Jacques Herzog表示,他們設計M+大樓時的構想在今天已經實現,他說:「M+無疑具有成為亞洲頂尖視覺文化博物館的潛力。它恰恰指明了世界文化應該邁進的方向,打從一開始它便表現出着重多樣性和平等,並且廣納各類藝術,不拘一格。這種多元廣泛是M+基因的一部分。這使M+成為一所深受本地啟發,同時具有國際視野和開放的博物館,令世界各地人士和訪客都能流連忘返。」

主要建築特色

1. 潛空間

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地下鐵路隧道位於M+大樓所在地的正下方,Herzog & de Meuron在隧道旁開鑿出大型展區「潛空間」。這空間成為博物館內與這片填海土地連繫的象徵,並可容納不同類型、不斷更替的裝置作品。五座包覆在混凝土中的巨型鋼桁架支撐着巨大的M+大樓,令隧道不受其影響,這是工程技術上的一大成就。

2. 瓦外牆

玻璃幕牆大樓在香港隨處可見,M+大樓的設計有別於這種視覺語言,卻又與之呼應,在模塊化的幕牆系統中引入陶瓦組件。墨綠色的陶瓦外牆以不同側面的顏色深淺層次反映光線及天氣狀況──不斷變化的外牆富有精緻而豐富的質感。陶瓦亦為M+大樓提供具本地特色的環保方案,使建築物能抵禦長期受熱力、濕度及風力侵蝕的影響。

3. 全面的大樓外

大樓的南面外牆是一面展示屏幕,可播放豐富多變的媒體影像,既以視覺畫面配合M+活動,亦為面向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的都市景觀增添姿彩,加強M+與此城中一隅的連繫。

4. 光庭

大樓内的「光庭」,由地板上的巨型缺口和天窗組成,連繫地底樓層、地下及平台樓層,可讓訪客從上到下感受這座建築物及博物館,深入而親近地領略置身其中的體驗。

5. 多用途空間

大樓内設有大小不一的多用途空間,策展人及藝術家可按需要選擇場地舉行各種節目。稱為「大台階」的觀賞大廳寬敞開闊,適合聚會,亦可靈活地舉辦演講、放映會及其他活動。

6. 

可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致的「學舍」,是提供教學、詮釋及啟發思考的空間,當中設有名為「會堂」的活動空間、工作室和會議室,可舉辦為不同年齡及興趣人士而設的節目。「學舍」的斜屋頂更可通往天台花園。

7. 戶外聚會空間

天台花園位於平台之上,是一個戶外空間,與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相連,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香港島及離島景致。

8. 饒富本地色彩的竹製設施

長椅、接待櫃台及售票處等室內裝潢均以竹為素材,令人聯想起香港隨處可見的竹棚等臨時結構。

9. 綜合建築群

M+大樓是整個新建築群的一部分,此建築群還包括修復保管中心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修復保管中心的功能是維護、修復及儲存與日俱增的M+藏品系列,並管理相關檔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則是一座十六層高的大樓,將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新總部,大樓內還設有零售、餐飲與消閒設施。

下載附錄、高清圖片及說明:
https://bit.ly/3bykTOK

關於M+

M+是嶄新的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是正在發展,其規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矢志於躋身世界頂尖文化機構之列。我們冀以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特色為基礎,從身處的斯時此地出發,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創立一座別樹一幟的新型博物館。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4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關於Herzog & de Meuron

Herzog & de Meuron於1978年在瑞士巴塞爾成立,是由Jacqu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創辦,以及高級合伙人Christine Binswanger,Ascan Mergenthaler,Stefan Marbach,Esther Zumsteg和Jason Frantzen合作領導的事務所。一個由500位合作者組成的國際團隊,其中包括兩位創始人、五位高級合夥人、八位合夥人和四十二名協理,致力工作於歐洲、美洲和亞洲的項目。其總部位於巴塞爾,並於倫敦、紐約、香港,柏林和哥本哈根設有辦事處。

事務所的設計涵蓋廣泛類型的項目,從小規模的私人住宅到大規模的城市規劃都有。其中許多項目成為備受認可的公共建築,例如博物館、體育館和醫院等;並且也完成過許多傑出的私人項目,包括辦公室、實驗室和住宅等。獲得的獎項包括2001年的美國普利茲克建築獎、2007年的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2007年日本美術協會的世界文化獎和2014年的美國密斯克朗樓美洲獎。

關於TFP Farrells

TFP Farrells國際建築設計事務所由Terry Farrell爵士於1965年創立,公司總部及主要分公司設於倫敦、香港和上海。我們是由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設計師等多元人才組成的恊作團隊,在全球各地開發了多種類別的專案設計,涵蓋不同規模和領域,包括城市總體規劃、文化、政府、交通相關基建設施、住宅及商業綜合體等。我們致力於創造創新、有社會性及改造性的可持續建築,連接人民、社區和環境。

TFP Farrells於世界各地的主要地標項目種類繁多,包括位於英國的倫敦查令十字車站、倫敦秘密情報局總部、倫敦切爾西濱水住宅、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紐卡斯爾大北博物館、赫爾世界海洋探索中心,位於南韓的仁川機場運輸中心及果川國家科技博物館,位於柬埔寨的安達大都匯,位於中國的中國尊、北京南站、中國石油集團總部、上海船廠綜合體項目、京基100、卓越前海壹號及廣州南站等。

除M+外,我們位於香港的地標項目還包括山頂淩霄閣、英國駐港總領事館、九龍站開發項目、西九龍文化區發展規劃、堅尼地城游泳池、東九龍警察總部、葵涌醫院重建項目,以及香港科學館和歷史博物館的擴建項目。

關於奧雅納

奧雅納是一家全球化企業,擁有逾15,000名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規劃師、顧問和技術專家,涵蓋90多個專業,項目遍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於1976年在香港設立東亞區總部,40多年來與這座城市共同發展。從最高的大樓到最長的橋樑,從全球最繁忙的機場到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從可持續建築設計到新一代新市鎮規劃,我們的項目已融入城市生活的各個角落。

奧雅納也是全球眾多文化藝術設施背後的創意力量,最為人熟知的項目包括悉尼歌劇院、蓬皮杜藝術中心以及近期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我們的跨專業團隊為M+提供一體設計服務,包括土木、結構、岩土、機電、幕牆和消防工程,以及照明、聲學、景觀、安全和交通設計與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