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長者聯會於本年3月期間進行一次「長者就消費券使用問卷調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1020名60歲以上正使用明愛長者中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日間中心、院舍、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長者藝術中心的長者,了解他們對2021-22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作意見收集。
調查結果
1. 八達通最為便利長者使用消費券
調查顯示超過9成受訪長者認為政府推出消費劵,如以電子方式發放,八達通最為便利長者使用消費劵。
長者對政府建議每月發放$1,000不能累積金額,調查發現71.6%長者不同意這個做法,超過7成受訪長者認為消費券限期應設定為半年、一年或不限,更有80.1%長者期望一次性發放5000元,運用自由度較大,可用作購買家具電器等改善生活質素。
依據問卷調查中一般長者消費模式的數據顯示,近7成消費金額為60元以下,金額較少,屬低消費模式,若不能累積,擔心用不完被沒收而造成被迫消費。調查也顯示超過73.1%長者會選擇超市購物,如不能累積金額,估計長者會轉到超市囤積米糧日用品,超市生意大大增加。疫情期間市民抗疫多留家煮食,超市生意額大增,政府推出消費券原意是想鼓勵消費,尤其受影響的小商戶,但最終超市可能是最大受惠者,與政策背道而馳。
同時長者要計算每月使用的餘額、分辨是消費券金額或是原來自己注入的金額不是容易的事,對長者會構成不少心理壓力。
調查中發現,長者一般消費模式近7成消費金額為60元以下,因自行煮食為主,消費店舖超過一半長者會選擇在街市購物。如常光顧的的街市檔口未能使用電子方式購買,為使用消費券而需跨區購買,費時不便,消費欠缺自由度。何況政府表明會為小商戶安裝電子收費工具,花費約6億的行政費,又花公帑又不方便長者,政府政策本應是利民反造成擾民。
2. 長者較傾向贊成現金發放
調查結果顯示54.7%長者不同意電子方式發放,較傾向以現金形式發放,調查結果數據顯示近7成長者平均每樣物品支出為60元以下,屬低消費一群,常到街市、小商戶購物。
75.9%長者多自行煮食,61.6%長者選擇在街市購物,使用現金靈活度及自由度較高,同時可消除對電子消費券運用的擔憂。
另外對一群在外地及內地養老或因疫症未能回港的長者來說,以電子消費券作本地消費,他們不在香港福利不能受惠,出現不公平待遇。
再者,上次一萬元派現金,今次用電子消費券,長者感到政府政策混亂及難適應。
長聯就財政預算案提出的電子消費券有以下建議:
要求以八達通發放電子消費券
對長者而言,八達通使用普及,用作使用電子消費券是便利長者的工具。360億的政府公帑,電子工具徵收的手續費有議價的空間,建議與營運公司商議調低手續費,減少行政支出,節省公帑。
要求延長電子消費券使用期限
部份長者屬低消費模式,限時使用會造成被迫消費,建議延長使用限期,半年或以上最為合理。
要求一次性發放5000元
一次性發放可讓長者靈活使用,有自由度及選擇權。
促議增加現金方式領取
電子消費方式有其限制,政策人人受惠,長者自主性需要關心。另外對未能在港的長者來說,能以現金方式領取是較公平的做法。
記者 許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