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喜樂厭苦是普遍人類的共同心態,為了求樂,有人絞盡腦汁損人利己、有人安分守己勞心勞力、有人妄圖僥倖鋌而走險,然而,不論是何種心態,人們都會有失敗的機會,失敗即是求不得,求不得即造成煩惱,煩惱就是苦。世尊釋迦牟尼佛說六道輪回內的一切無非是苦,為了徹底解脫苦的問題,唯一方法就是解脫六道輪回。針對解脫苦的問題,佛陀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方法,那就是《四聖諦》苦、集、滅、道。運用《四聖諦》的原理來修行而達致徹底解脫苦的方法,稱為解脫道。
秉持無我、平等、中道智慧,普願眾生皆能離苦的願心稱為大悲。履行這樣的願心修行,自利利他,引導眾生徹底解脫一切苦的一切佈施行為就稱為大悲行,而本著這樣的願心和原理的修持方法則稱為《大悲法門》。由於要徹底解脫諸苦,解脫道《四聖諦》的修持在《大悲法門》中遂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
有一些人看見大悲兩個字,很自然就會聯想到觀音菩薩和大悲咒,那麼,大悲法門到底與觀音菩薩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亦有亦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修大悲法門證果的,沒有一人例外。若然有人持反對意見,不妨嘗試找出一位佛陀或菩薩是不修大悲行的便是。
解脫道是以個人解脫六道輪迴為目的,大悲法門是自己有把握解脫六道輪迴外還能引導眾生解脫。
轉載自大悲佛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