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標籤疫區者,新移民涉被歧視
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國內地爆發,並蔓延至全球,感染人數八萬多宗,世界各地政府及民眾有針對中國內地及東亞裔人士的事件發生,香港亦出現這種情況。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民權教育中心,因應新冠肺炎引發香港食店涉嫌種族歧視,協會指出,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列明人人可以享受公約確認的權利,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身分等而受到歧視。
社會組織協會就問題作出資料蒐集及調查,報告發現,了17個國家及地區逾40多宗涉及對中國或東亞裔人士的種族歧視及排外行為的新聞報導,反映因新冠毒肺炎引發的種族歧視及排外主義。 包括:言語上「中國」視為「病毒」,「新黃色警號」。社會組織協會為進一步深入了解本港食店在實際營運作是否有對來自中國內地的人士作出抗拒或歧視行為,掌握了具體的情況。
發現香港有店舖一刀切,拒絕招待所有中國內地旅客,以及新來港人士,明顯屬不合理,因為並非來自中國內地的人士便屬於感染病毒人士;若拒絕向任何來自中國內地的人士提供服務,明顯是以偏蓋全,屬「 一竹竿打一船人」的做法。換言之,從內地來港定居的新移民,或從中國內地來港的旅客或其他人士,他們大多都不熟悉本地語言和習俗,有時更會基於其社會地位而遭受不公平對待。
社區組織協會指出,香港特區政府作為加入公約的成員,有責任透過立法和政策杜絕任何種族歧視的行為。 若任何人沒有「客觀和合理的理據支持」,向從中國內地居民或新移民作出不同待遇,也會構成種族歧視。 因此,社區組織協會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市民及對有種族歧視的食肆,嚴肅處理加強罰則。
記者 李家希
攝影 鄧振權